德育园地

书香润家校 共育向未来​​——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家长沙龙纪实

发布者:黄清华发布时间:2025-05-13浏览次数:11

         教育的本质是家校共育的生命互动。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秉持这一理念,通过经典共读、智慧共享,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。近日,小学部与初中部在学校德育处牵头下,分别围绕不同成长主题,展开了两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教育对话。

一年级:习惯养成筑根基

 5月8日,在小学部合班教室里,以“共读经典探育法 同话习惯助成长”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温暖启幕。六位家长代表以书为媒,与小一全体家长共探习惯养成的“成长密码”。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光老师主持,副校长徐晓宏出席活动。

活动伊始,光老师以“阅读是家校之间最美的桥梁”为引,开启了这场书香之约。徐晓宏副校长强调,本次活动旨在构建经验共享的“育儿智库”,通过教育著作的深度研读和家庭教育的实践分享,帮助家长实现从教育焦虑到科学育儿的认知升级。

六位家长化身“教育领读者”,以书香为炬探寻育儿之道,从理论解读到实践妙招,展开多维度的智慧碰撞。  

汪楷博外婆轻抚《阅读是最好的伙伴》,以三代人的阅读故事诠释“书香传家”的真谛,“让故事成为祖孙间的秘密语言”。当她深情朗诵书中篇章时,颤动的书页与饱含深情的嗓音交织,让与会者见证隔代教育的诗意可能。

王姝甯妈妈用质朴的语言分享自己育儿的经验,从晨起五分钟古诗诵读到睡前自主整理书包,以可视化成长阶梯破解“知易行难”的育儿困局。“教育不在宏大叙事,而在每日坚持的0.1进步”引发强烈共鸣。

秦畅妈妈倾情推荐《笑得出来的养育》,提出了“理解儿童”的育儿理念,深刻分析了儿童和成年人的矛盾,诠释“共情比纠正更重要”的真谛。

朱亦涵妈妈以“阅读习惯培养”为脉络,从家庭阅读角营造、亲子共读仪式感,到分级书单的精准推荐,层层拆解阅读力培养路径。她特别提出做读书型的家长,和孩子一起读,陪孩子一起成长。

周沐晨妈妈依托《自驱型成长》理论,将“他律”到“自律”的转化过程娓娓道来。通过赋予孩子“有限选择权”和“自我纠错机会”等具体策略,逐步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。

沈思行妈妈结合《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》,以“有限沟通”点亮教育艺术。通过提供案例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,诠释了如何建立平等对话机制,让规则意识在尊重中生根发芽。

活动现场,笔尖沙沙作响的笔记声与频频颔首的剪影交织成动人乐章。散场时,部分家长仍驻足交流。一位父亲坦言:“今天最大的收获,是学会了把焦虑转化为具体的方法。”“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”,这场沙龙播撒的种子,正在无数家庭中悄然发芽。

七年级:青春同行话成长

面对初中生成长新课题,学校于5月9日推出“经验赋能,书海育心——构建亲子对话的温暖磁场”七年级专场沙龙,聚焦青春期亲子沟通的艺术与智慧。

四位家长代表结合自身实践,带来多维度的教育思考:

李乔煦爸爸强调“体验生活”的力量,提出用“柔软的语言”替代说教,避免打骂等粗暴对待的形式,建议通过共同烹饪、散步、体验乡村劳动等日常互动,在轻松氛围中倾听孩子心声,让亲子对话回归生活本真。

周笑言妈妈聚焦“自我成长与放手”,坦言家长需破除“比较焦虑”与“控制欲”,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、参加家长课堂实现自我蜕变,“只有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,孩子才能轻装前行”。

范博睿爸爸分享“尊重理解+科学管理”双轨策略:通过家庭会议协商电子设备使用规则,以积分制培养孩子自律意识;同时倡导与老师建立“目标一致、信息互通”的协作模式,形成教育合力。

杨晨珺妈妈“诗书传家”实践颇具匠心:全家共读《论语》《苏东坡传》等经典,以“大圆桌思辨会”探讨家训内涵;针对青春期冲突总结“暂停-冷却-重启”三步法,呼吁家长“像跑马拉松般耐心,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价值”。

班主任李军霞在总结中倡导,家庭教育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和积极的沟通,让爱在家流动,滋养和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;让家校合力,“育”有策略、“育”见未来、“育”见孩子精彩的一生。

两场沙龙活动虽主题各异,却共同勾勒出家校共育的同心圆。从习惯养成的根基培育,到青春期的生命对话,学校通过书香浸润、智慧共享,让教育回归“双向成长”的本质。正如徐晓宏在活动最后强调:“教育最美的模样,是家庭与学校互为镜像,在经典中汲取力量,在对话中抵达理解。”

        未来,学校将持续打造“家校成长共同体”,让每一个教育现场的智慧碰撞,都成为点亮生命成长的璀璨星光。


文字:袁慧敏    李军霞    光玉玲

一审:张    霄      二审:徐晓宏     三审:徐    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