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育园地

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——七<1>班沙金晶(2025.6.9)

发布者:黄清华发布时间:2025-06-09浏览次数:11

        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        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《传承传统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》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历经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。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,根植于历史的土壤,枝叶繁茂,更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

一、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鲜活载体。春节的团圆喜庆、中秋的赏月思亲、清明的祭祖扫墓……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。以端午节为例,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,更是对爱国、团结、勇敢等民族精神的传承。我们可以通过参与节日活动传承这份文化,例如,我们在劳动课上手作艾草花;在美术课上用卡纸自制龙舟和粽子;在历史课上了解屈原。浓厚的节日氛围布满整个校园,将传承传统文化的薪火延续下去。

二、经典文学是智慧的永恒传递。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到唐诗宋词,从四大名著到民间故事,经典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。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思想与情感,更传递了为人处世的哲理。在语文课上读《论语》,我们学会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仁爱;在历史课上品《道德经》,我们领悟“上善若水”的智慧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阅读经典,我们能够与先贤对话,汲取精神养分,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。

三、民间艺术是匠心的生动体现。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,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。音乐课上的京剧、皮影戏,美术课上的剪纸、刺绣、水墨画,无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,不仅是对匠人精神的尊重,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。我们可以通过支持非遗项目、学习传统技艺的的方式传承这这份文化,让这些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。

四、礼仪习俗是文明的日常实践。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道法课上,我们了解到尊老爱幼、谦逊礼让、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,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。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践行这些礼仪习俗,传承文明,弘扬美德。

同学们,传承传统文化,不是简单地复刻过去,而是要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在课堂学习中,都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机会。让我们从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的校园出发,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探索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,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守护好自己的文化根脉,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永远闪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