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七年级2班的范博睿,一名和你们一样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、成长前行的新时代少年,此刻,沐浴着晨光,站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,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“赓续传统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”。
翻开历史的长卷,会发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,传统文化始终是流淌其中的精神血脉。从甲骨文里的古老智慧,到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;从精美的青铜器纹样,到敦煌壁画的飞天神韵;从“仁义礼智信”的道德准则,到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态哲学……这些文化瑰宝,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,更是滋养民族精神的沃土。
然而,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当西方节日的氛围日益浓厚,当短视频、快餐文化冲击着我们的认知,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变得碎片表面化。有人觉得“老祖宗的东西”过时了,有人甚至对传统礼仪、经典典籍感到陌生。更需要引发我们思考:文化自信从何而来?答案就藏在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。近年来,“故宫文创”让文物“活”了起来,《国家宝藏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等节目让经典焕发生机,……这些现象告诉我们:传统文化从未远离,只要我们用创新的方式去诠释、去传承,它就能在新时代绽放光彩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,更是传播者。在校园里,我们可以主动学习经典诗词,参与书法、戏曲等社团活动;在生活中,我们可以向家人朋友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;在国际交流中,我们更要自信地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,让世界看到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国。
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大,而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,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。当我们读懂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之道”,当我们学会用毛笔写下“自强不息”,当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文化的温度,我们就在完成一次与历史的对话,就在为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力量。
最后,请允许我以《周易》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让我们携手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,在赓续文脉中坚定文化自信,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,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