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满足学生个性化、多元化发展需求,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小学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。
学校小学部目前只开设两个班,但第二课堂的活动却丰富多彩,共有“阅读与表达、艺术与审美、数学与思维、运动与健康、科学与创新”五大类,涵盖了艺术、科技、体育、文化等多个学科,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,自行选择3至4门课程。为保证课堂质量,确保各项课程顺利实施,所有课程均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负责。在老师的引导下,学生能够培养兴趣爱好,锻炼实践能力,增强创新意识,实现全面发展。
1.少儿舞蹈
授课教师:郑美玉
课程介绍:运用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舞蹈天赋。
课程效果:开课以来,同学们在站姿和坐姿等形体上变化较大,效果显著,对于舞蹈的兴趣越来越浓厚,身体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多锻炼。
2.创意绘画
授课教师:黄清华
课程介绍:根据不同绘画主题,引导孩子学会观察,并转化为绘画表达,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。课程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,表达自我,大胆创作。尊重每个孩子独有的特性,鼓励他们用艺术语言讲述自己对这个世界稚嫩纯真的理解。
课程效果:该课程在提高学生基本绘画技法、创作能力、审美素养都有显著效果,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会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风格,从而培养创新思维,学生不仅掌握了绘画知识和技能,还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。
3.足球
授课教师:高珩齐
课程介绍:学习足球的技术技能,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。学生从简单的踩球和拉球学起,培养球感,再到行进间的运球,最后到运球射门得分。
课程效果:运用游戏情景化的形式,比如将射门能力比喻为大炮的威力,这样的授课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。学生既学习到了足球的技术,获得进球得分的成就感,也增强了体质,培养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。
4.乒乓球
授课教师:张正
课程介绍:练习正反手及发球技术,锻炼体能。
课程效果:孩子们从刚开始的握拍姿势错误、挥拍动作不规范、打不到球,到现在所有同学能用规范的动作挥拍击球,并能将球控制到指定区域,进步明显。目前孩子们练习发球,在实战中都能做到发球得分,接下来还要继续训练孩子们用规范的动作打出连续的好球。
5.超轻粘土
授课教师:黄清华
课程介绍:超轻粘土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易上手,好操作,这种工具不仅可以捏制立体造型,还能创作平面的绘画作品,可以有效增强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,体验色彩的搭配与融合。
课程效果: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课程,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粘土造型的基本技巧,还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。同时,他们的动手能力、创造力、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6.重实用 乐表达
授课教师:袁慧敏
课程介绍:依托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”任务群中的要求设计每堂课的内容,创设真实的情境,教会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、用语文。
课程效果:前期课程以绘本阅读为主,帮助孩子大量识字,整体感知文本,教会小朋友对绘本内容进行概述,传授给小朋友们概述文本的思路。小朋友们都有乐于表达的意愿,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按照提供的支架讲好一个故事,做到绘声绘色。
7.小白球高尔夫
授课教师:程勇
课程介绍:了解基本的高尔夫礼仪和文化,掌握基本的挥杆和切推杆技术。
课程效果:通过教练的引导和示范,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挥杆技巧。学习高尔夫不仅锻炼了身体,提高了体能,还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放松心情,减轻压力,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。
8.国际象棋
授课教师:葛雨萌
课程介绍:该课程集几何学、艺术、分析学、逻辑和哲学为一体,旨在提升孩子的专注力、计算力和想象力。
课程效果:通过学习,小朋友们对国际象棋有了一定的了解,通过对棋子走法的学习和大量的对弈练习,帮助小朋友加深对国际象棋的认知,提高学生棋艺水平,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9.合唱
授课教师:杜绍鹏
课程介绍:通过学习不同音高、节奏和旋律的组合,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理解和感知能力,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,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音乐作品。
课程效果:本课程通过学习科学的吸气方式和发声练习,学生可以正确的运用气息去歌唱。不同的音段分配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,使他们对声音的探索有了新的理解。
10.兴趣数学
授课教师:朱萌楠
课程介绍:讲授数独、七巧板、拼图等益智类数学游戏,开发学生思维,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。
课程效果:本课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,巩固了数学书本里的数学知识,训练了学生的专注力,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。
11.荒野科学
授课教师:王宏艳
课程介绍: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,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。
课程效果:每节课学生都完成了一项科学现象的探究和科学实验的制作,训练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,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探索能力。
12.航天工程师之星际探索者
授课教师:董磊
课程介绍:认识各种航天器,了解它们的功能、历程和成就,制作各种航天器模型。
课程效果:在课程中,学生认识了太阳系的基本组成,成功制作了地球仪和火星车等模型,并且孩子们发挥创意,让作品有了独特的造型。课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,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对航天的兴趣也愈发浓厚。
13.趣味科学
授课教师:尹宇
课程介绍:结合科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,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,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跳出课本框架,更加理性地、多方面地认知这个世界。
课程效果:通过半个多学期的课程学习,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、物体等具体事物与现象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,能体会到实物制作的乐趣,可以自信大方地列举出灭绝的恐龙名称、各种图形的名称,能够独立地制作出空气炮、望远镜、电动小车等模型。
14.羽毛球
授课教师:张磊
课程介绍:学习羽毛球握拍、高远球挥拍、步伐等基础技能,了解羽毛球相关基础知识,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。
课程效果: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,学生初步了解了羽毛球这一运动项目,学习了正手握拍,正手打高远球等基本技术动作,同时也加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提升,为后面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。
15.独轮车
授课教师:周超
课程介绍:独轮车是集趣味性、娱乐性、健身性于一体的特色课程,通过练习使学生做到自主上、下独轮车,达到骑行400米以上的目标,并熟练掌握原地空手摇车技术。
课程效果:通过课堂练习,目前已有1人可以独立完成上车和空手骑行,4人可以空手骑行10米左右,其他学生均可手扶栏杆练习。
16.中国象棋
授课教师:王卫锋
课程介绍:在复杂变化的棋局中,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,提高孩子们推理与纠错能力。
课程效果:学生逐渐能掌握棋类的思路和计算方向,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课并提出疑问,做习题时可以自发去思考更多的路径和答案。课堂上对局非常积极,课后也有不少学生能主动去练习,目前大部分同学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对局。
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,更是实现学生多元化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。童真童趣的艺术创作、探索科学奥秘的实验课堂、体验团队精神的体育运动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象棋等等,所有的课程都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为童年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魅力。实验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,全面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,让学生在兴趣活动、特长培养、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,乐享校园生活。
(文字:尹宇 一审:张霄 二审:徐晓宏 三审:徐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