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领导们,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大家好!
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雷锋精神如何焕发新活力?如何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、社会的进步同频共振?
雷锋精神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。雷锋曾说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。”这句话穿越六十余载,依然铿锵有力。在物质丰盈的今天,有人质疑雷锋精神是否过时,但事实是,它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,成为我们应对挑战、追求卓越的精神密码。
雷锋的“钻劲”,在当今社会依然熠熠生辉。全国劳模孔胜东,数十年如一日免费为市民修车,还走进校园教孩子们修自行车、宣讲安全知识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伟大无需惊天动地,只需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。
今天的中国,正面临科技革命、网络文明、生态保护等新课题。雷锋精神如何回应这些挑战?答案就藏在每个人的行动中。比如,有南京的中小学生开发小程序帮助社区老人预约服务,有的学生用编程知识为山区学校搭建在线课堂。科技不仅是工具,更是践行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桥梁。面对网络暴力、谣言泛滥,我们应像雷锋一样“对待缺点像秋风扫落叶”。不转发虚假信息,用理性发声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,让善意在云端流动。
无论是航天团队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还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不断探索未知,都是对“钉子精神”的传承。浮于表面的学习无法触及知识的本质,唯有深入钻研,才能让学习真正得心应手。
作为科附实验的学子,我们亦可从身边做起:参与垃圾分类、节约水电、种植绿植等等,用点滴行动诠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做学海中的“钉子”,面对学业压力,发扬“钻劲”。制定学习计划,攻克薄弱环节;组建互助小组,像雷锋一样“帮助战友共同进步”。做校园里的“微光”,捡起一片纸屑、为受伤同学送药、在科大食堂有序排队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,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脚。
赫尔曼·黑塞曾说:“学会爱这个世界,听其自然,乐意从属于它。”雷锋精神正是这样一份对世界的热爱与担当。它不是三月来、四月走的“季候风”,而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信仰。愿我们以雷锋为镜,在科技创新中追求卓越,在网络空间中守护正义,在绿色发展中贡献力量。让我们以青春之名,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