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午后,阳光洒满校园。四十五分钟的时光里,数百名学子跟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文博院张欣宇老师的讲述,穿越百年风云,走近科学巨擘——钱学森的世界。

10月24日下午四点,“走近科大先生”系列讲座第2期在学校小学部报告厅如期开展,活动由方中老师主持。主讲张欣宇老师从一张图片娓娓道来:背景屏幕上,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的雕像静静伫立,基座上镌刻的公式,恰如他一生追求的缩影。

家国情怀 筑梦少年
少年钱学森手中的纸飞机,总能在教室里划出最优美的弧线。“头过重会下栽,头过轻会上飘,翅膀太宽飞不远,太窄飞不稳。”透过一次次试错,他早早展现出对空气动力学的天赋。在家国情怀的熏陶下——父亲培养他一丝不苟的品性,母亲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——这颗科学的种子,早已深植于民族的土壤。
精研科学 心系故土
从铁道工程到航空技术,他的人生轨迹因国难而转轨。亲历“一二八事变”日机轰炸后,他毅然转向航空事业:“若不发展航天,中国终将受人欺凌。”赴美求学期间,他师从冯·卡门,参与美国国防科研,却始终心系故土。
面对“是否效忠美国”的质问,他掷地有声:“我将效忠中国人民。”五年软禁,未曾磨灭他的报国志。“我很高兴回到自己的国家,今后将竭尽努力,使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。”他用真实的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。
作为中国科大创始人之一,钱学森提出“理工结合”的育人理念。他为学生聘请严济慈、郭永怀等科学大师,首创《火箭技术概论》课程,手写全部讲义,将学生直接带到学科前沿。“严谨、严肃、严格、严密”八字箴言,至今回响在无数科大学子心中。

科学传承 科唤未来
讲座后半场,张老师与同学们不断探讨“钱学森之问”“科学家精神”“教育家精神”,现场同学们互动频繁,气氛热烈。当掌声在礼堂一次次响起,这位用一生诠释“科学家精神”的巨人,将爱国、创新、求实、奉献、协同、育人的火炬,正在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的少年手中传递。
一节课的时间虽短,但在场的少年眼中有光,相信他们在未来星辰大海的征途上,定当追逐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飞天梦想。
文字:杨昌贵 摄影:李舒婷
一审:张 霄 二审:徐晓宏 三审:徐 磊

